观察:这些年,在下沉市场获得重生的品牌们发表时间:2022-03-21 10:49 说到以纯,大家还会想起美特斯邦威、森马、真维斯……可谓满满的回忆杀!时间倒退20年,它们可是不少70、80后眼中的高端品牌,是各大城市繁华商圈与步行街里年轻人的抢手货。但近年,听到更多的是关于它们关店与倒闭的消息: ![]() 最近十年,随着消费升级,新消费和细分品类蓬勃喷发,电商品牌、国货国潮涌现,在大城市,它们似乎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它们,真的都消失了吗? ![]() 事实上,以纯及不少品牌非但没消失,它们的江湖地位和影响力反而仍在,只是换了个地方,在下沉市场中悄悄孕育,逐步建立起一个更加庞大而稳固的用户市场,闷声发财!
它们是如何在下沉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呢?这得从它们被迫进入三四线城市说起。
以“以纯”为例,中国的服装品牌行业主要可以分为5个阶段:90年代以少数外国品牌为主;90年代末国产品牌开始兴起;2000年后外国品牌涌入与国产品牌杂生,竞争混乱激烈;2012年后国产与国际品牌开始明显分化,到2017、2018年基本成型;然后新消费、国潮国货便开始喷发。
1997年,诞生于小作坊的以纯靠“批发”积累了一定基础,2000年后改换了“加盟”模式,短短几年便席卷市场,成了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座上宾”。这段时期主要得益于当时市场信息闭塞、市场竞争更小、市场空缺也大,市场基本以港资、浙资、闽资(体育服饰)品牌三分天下。 ![]() 这时,不少本土品牌为了避免一二线城市的激烈竞争,便把市场更多地转向了三四线城市。
下沉市场有两个明显特点:
1.总人口规模远大于一二线市场,且业余休闲时间较多,熟人社交,逛街、聚会、看电影等线下消费场景稳固。
2.各地的地方品牌、批发市场的杂牌,实力有限且款式样式也相对落后。而以纯针对性制定差异化的价格策略,加上自身品牌的时尚感正好契合小镇青年们刚刚觉醒的审美潮流,无疑实施了“降维打击”。以纯便牢牢笼络住下沉市场十几岁的中学生和二十来岁的青年们。
同时,之前在一二线城市熟悉的开店套路,直接复制到了三四线城市。2015年,以纯拥有门店6000家,几乎覆盖中国任意一个县城。 同时,以纯也吸取了先前在一二线城市竞争的经营教训,积极调整应对。 因此,现在的下沉市场用户不仅在消费力、消费认知、消费习惯上与一二线城市用户差异不大;甚至相比于追求大牌,他们某种程度上消费更为理性,敢于尝新,对国产品牌也更为自信。 像以纯这样,在下沉市场焕发“第二春”的品牌还有哪些呢?
娃哈哈:这几年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饮料品牌绝对是最博眼球的。而低调的娃哈哈,在全国默默开出180多家分公司,拥有经销商7000多个,批发商超10万个,销售终端达300多万个。2021年,娃哈哈营收增长17%,创下7年来最大增幅。宗庆后喜庆之余,甚至对媒体表示:要给员工发6个亿的年终奖!
TCL:常被人调侃“太差了”,三星、LG甚至小米电视在一二线城市都备受用户热捧,TCL的存在感并不强。然而,2020年TCL TV在中国市场销售份额同比提升2.5%达13.5%,排名第二。2021年中期财报显示,电视营收230.86亿元,占总营收的66.08%。下沉市场,功不可没!
其它,如酒水行业的“RIO”、化妆品行业的“韩束”等等一大批曾经为大城市用户熟知的品牌,均通过下沉市场获得了重生。 结语 面对拥有巨大纵深的下沉市场,“进村”并真正地成为一名“村里人”,而不是一名在“村里”卖货的“城里人”,是这些获得重生的品牌们,给到我们最大的启发。 -转载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