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苏州:三线城市的节奏跑出一线城市的经济发表时间:2021-05-13 17:24 苏州,处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把苏州的“蘇”字拆分,就知道这里是真正的鱼米之乡。 苏州区位 2019年底,苏州常住人口达到了1075万,2020年GDP突破2万亿,经济上闯入“一线阵营”。打破了大家对苏州“丝绸园林”旅游城市的传统认知。 数据来源:苏州统计局 苏州城市繁荣、经济发达,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气象:一面是固守旧光阴的“姑苏”城,一面是高歌猛进的工业都会。静与动、慢与快各归其位,在传统与创新中获得平衡。 三线节奏与一线经济的碰撞 三线的生活节奏 苏州是江南的魂,也是江南最柔软的地方,苏州人都悠哉游哉的,好像生来就有一种闲情逸志。 人在苏州,总能感觉到这个城市给人带来的舒适与安闲,生命的步伐便会从容自在。有了好心情,便有了消受舒适生活节奏的幸福感。
1、上班“996”?苏州人是不可能的。
当“内卷”这个网络热词席卷中国各个行业的时候,苏州人依旧没有加班文化,到点准时下班。 周末时光,在苏州城斑驳的小巷,错落的园林,小桥与流水间,往往能看到苏州人闲暇的身影。 本地新媒体朋友告诉我们:
他们作为一家新媒体公司,下午5点半下班,办公室里基本见不到人了。在北上广深的新媒体公司,这是不敢想的。他们公司在苏州,不仅工资不错,福利上更是和国企标准接轨。 有趣的是,这家“不加班”的新媒体公司,每年业绩稳步增长。
2、比起南方“high”爆的夜场,苏州的美绝不体现在流水游龙的街市,而是巷子的静谧。
晚上9点,对于绝大多数南方城市来说,是夜生活的起点。 广州的一场草莓音乐节 然而,苏州是一座没有“夜生活”的南方都市。晚上八点半,苏州的步行街景空荡荡的,人流也稀拉拉的。在苏州小巷子里走,人们会感觉一种静,一种深入骨髓的静。
山塘街步行街夜景 8点前就歇业的店铺 十全街晚上8点半空旷的街景 苏州的男人比较顾家(俗称“怕老婆”),下了班不愿在街上停留,在茫茫的夜里,看月光下姑苏城,空旷的街景背后,是千家灯火汇成古城的温馨。
外地游客,在步行街两旁经常可以看到商家门口贴着这样的宣传标语。 “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宣传标语 隔着宣传标语,都能感受到地方政府的焦虑感!晚上8点半的苏州,想找家咖啡厅和朋友坐坐,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3、“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苏州人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城市的人,理应大多对“金融”、“时政”感兴趣。聊天内容如果不涉及点“中美关系”、嘴上不挂着“马云贾跃亭”,好像对不住自己的“身份”。
然而,苏州人更关心自己的身边事。 就拿媒体来说,这里应该是全中国的地方媒体中,不管从电视广播到门户自媒体,普遍都活得挺滋润的地方。
苏州姑娘不太喜欢外嫁,苏州小伙也不太爱去外面闯荡,除了毗邻的上海,中国其它省市苏州人的身影都不太常见。 古城区的苏州人,吃着大闸蟹品着黄酒,过着惬意的小资生活。他们说起话来,都像唱歌,吵起架来,却像唱戏,苏州话是真正的“吴侬软语”。
北方人吵架要动手时,便高喊“给你丫两个耳光!”,苏州人却说“阿要拨侬两记耳光(音:niguang)嗒嗒?”(要不要给你两个耳光?),一副动手前要跟你商量一下的样子。
其实在江苏,苏南苏北的差别很大,“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小绵羊”,这句俗语说的是苏北。
苏北喝的是烈酒,而苏南,喝的却是淡雅的黄酒。处于苏南的苏州人,沏上一盏碧螺春,赏着行腔婉转的昆曲,不觉在"风景旧曾谙"中惊艳了时光,颇有当年李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惬意。 与苏州朋友吃蟹,发个朋友圈都被“凡尔赛”附体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三线节奏的苏州,却接纳了上海的外溢效应与外资投入,取得了一线的经济成就。 一线的经济成就 苏州,既不是直辖市,也不是省会,更不是计划单列市,没有独特的政策光环。然而在2020年,苏州却成为第6个迈入2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一举闯入了“一线阵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有一线的经济成就,却不热衷于宣传,比起其它城市,苏州明显少了一份浮躁,多了几分清幽之气。 “造新词”似乎成为进入一线城市的捷径 苏州经济的繁荣,亘古有之:
在唐朝中期,苏州的经济逐渐超越扬州和洛阳,仅次于长安,有“甲郡标天下”之说。
建国之后,1982年开始规划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苏州,再一次迈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火车头。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 这一时期,苏州致力于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和上海双城联动,大量代工厂得以建设,极大地满足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需求。 1、苏州与沪宁高速公路 1997年,沪宁高速公路正式开通,连接了上海和南京。 苏州,把“要想富,先修路”的理解,早早就演绎到了2.0版本。
细心观察发现: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吴江开发区、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苏州高新开发区这些知名的工业区,全都沿着“沪宁高速”两旁修建......长三角出现了的“苏州速度”和“昆山现象”。 围绕着沪宁高速建立起的工业区
另一边,“沪杭高速”修建仅比“沪宁高速”晚了两年,但没有像苏州这样布局集群式工业园。
我们发现,浙江与江苏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出现了分化,浙江大力发展的是民营经济,对于上海溢出效应利用率低于苏州,使得浙江诸市慢了江苏半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苏州与外资 1992年9月,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率团前往中国,调研了江苏与浙江的诸多城市。坊间传闻,很多城市在接待李光耀时,在赏花赏景、人文情怀上颇费心思。 而时任苏州领导把接待的注意力,聚焦在了具体工作上,积极诠释苏州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引入外资发展工业的设想......就像一个本就仪表端庄人见人爱的姑娘,深入交流发现这姑娘还特别踏实努力。李光耀内心岂能不窃喜? 随后,便有了李光耀“九下江南”,苏州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成为苏州经济发展模式的样板工程。 中国与新加坡共同投产的苏州工业园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越来越多外资的涌入,如今中国百强县前十名中,有4个位于苏州市。 中国百强县十强 今天,再去看苏州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珊珊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梦回千年前的盛唐。 2019年,苏州市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82岁,位列全国第一。这种看似舒适安逸的生活,背后也许是一种目光长远,脚踏实地的智慧。 人与之城,熟悉了太多的景致,依恋着过多的情感,进与退便也没有那么简单。一直以来,苏州都是人口第一大地级市,人口一直在净流入。 人口的净流入,也使得苏州传统人文与新兴工业,产生了碰撞和交融。 工业与人文的碰撞 苏州分古城区和新城区,古城区保留着浓郁的本土文化,多为苏州的原住民,新城区展示了现代时尚,多为近些年来入户的新苏州人。
苏州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2020年1-6月,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万亿元,超过同期的上海近5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拿昆山市举例:是接纳上海外溢效应,接纳台商与外资投入的典型城市。
在昆山的新苏州人,多从事偏代加工劳动密集型工业,就近居住在集群工业区一旁的街区中。 昆山工业区航拍
我们熟悉的台湾地区的富士康、世硕、仁宝、纬创、英业达、宏达等名企以及三一重工等公司的工厂都在昆山。 落户昆山的大厂 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共计5.22亿部,但是昆山一个县级市,智能手机出货量就在亿台以上,不愧于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出货地。
人们曾经担心工业的浪潮会把苏州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情趣淹没。然而这个问题,早已受到了苏州人的关注。
近几年,苏州环秀山庄后面盖起的"革文化之命"的楼房拆除了,秀美的山庄重修了,苏州复原了非常多的古建筑古园林。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
苏州新城区及下辖县市,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苏州城区,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区域之间出现了人文与工业的分化,走了不同的产业道路。 数据来源:苏州统计局 印象古城苏州美景,风是古风,水是遗韵,人文情怀浓重,自古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临近河道的商家 远眺虎丘塔,古意绵深,近赏拙政园,别致清幽,人们在傍水而居的小镇里忆江南,也有人通过游园来圆江南梦。谈花、饮月、赋闲,山塘街、平江路、木渎镇,都是江南入骨的酥软、俊秀的容颜。 平江路 狮子林 戏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刺绣博物馆……纷纷建成。寒山寺的钟声悠扬,虎丘塔的雄姿牢固,听着小家碧玉苏州姑娘演奏的评弹,令游客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缺视频) 苏州姑娘正在演奏评弹 苏州,一个没有共享单车的城市。我们曾一度费解,一个毗邻上海,经济跻身一线,人口突破千万的城市,为何见不到共享单车?也许,苏州人骨子里的精致有序,宁愿自己多走几步,又或者等个公交车,也容不下这杂乱无序的“创新”。 姑苏城内,见不到这样的情景 2019年,姑苏区接待国内游客2675.22万人次,用占据全苏州1%的面积,却拿下全苏州20%的旅游人次。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苏州人对这座城市发自心底的疼惜。 工业,是苏州的经济基础;文,才是苏州的城市魅力所在。看似山水韵灵,实则天人合一。
一方面,苏州在长三角经济圈承接了上海的外溢效应,建设起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另一方面,苏州也保留了小桥流水般的诗情画意、小资生活。
工业与人文的碰撞,却赋予了苏州经久不衰的活力。 苏州难圆的“机场梦”
如果说,苏州还有什么梦没有圆?排在第一的也许就是何时能有一个自己的机场!
苏州财政收入富足,不缺高速公路,不缺铁路,也不缺航道。 吴江区繁忙的水道
苏州唯一缺的,就是机场。
所以,苏州一直想建设属于自己的机场,无论是从政府还是到民间,网上频频请愿,政府屡屡发声,为建机场操碎了心。
2019年全国“两会”,至少40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加快推进苏州机场规划建设工作,苏州市长李亚平也提出:“恳请支持规划建设苏州机场,并尽早将其列入国家相关规划之中。”
无锡的苏南硕放机场,是在苏州财政支持下修建的,所以机场名字第一个字是“苏”,但这个机场毕竟位于无锡境内,苏州仅占机场股份的29.22%。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并且这座机场每年的吞吐量只有800万,不符合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身份,很难让苏州人们有归属感。
苏州要建设机场,面临最大的现实问题是:离上海的虹桥机场实在太近。再建一个机场似乎有些多余,很可能起不到应有的经济价值。
另一方面,如果苏州建机场,会让南通人民、无锡人民都不乐意。
上海第三机场的争夺已花落南通,一旦苏州建机场,那么在事实层面,上海第三机场就是苏州机场,没有人再会选择飞南通。
很多人飞苏州,第一站很可能是无锡管辖的苏南硕放机场。一旦苏州建机场,硕放机场必然被边缘化,无锡人民自然不高兴。
所以,机场仍是苏州人民最难圆的梦。 熠熠闪光的新苏州
月色中的山塘街,夜色中的金鸡湖,古老的江南,怀旧与创新共存,现代与遗韵辉映,传统而奔放,文明亦开放。 苏州现在拥有一线城市的经济实力,但是还达不到一线城市的综合标准。苏州缺少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工业偏中低端制造业,有外资撤离等隐患。 苏州,直面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阻碍,在创新转型的道路积极探索。 2019年,苏州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3.7%,高于全国2.23%的整体水平,以625亿元的研发投入绝对金额,位居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位。
另外,苏州也一直在往金融服务转型,就在前个月,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选择加盟了苏州的东吴证券。
今天的苏州,已经建立起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一旦往金融服务、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成功,那么苏州就将有机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城市。 苏州,这座工业与人文碰撞下的古城,熠熠闪光! ![]() ![]() 下一篇东北人在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