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八年,终成伟业!中国脱贫启示录发表时间:2021-03-31 14:59 “你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做了什么贡献?答:我离开了家乡。”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你,相信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脱贫了吗?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于2020年末,登上高原,走进陕北,挺进大别山,在曾经中国最贫穷的几个地区实地调研。 1 雅江 雅江,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藏语名“亚曲喀”,即“河口”之意;2018年官方统计数据,雅江全县常住人口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万人,乡村人口4.3万人,城镇化率25.71%。这座立于川藏高原上的县城,在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这一年也是雅江脱贫的“元年”。 解放街,雅江城区最大的主干道 当地人戏称这是中国最小的县城,城区人口1万出头。双车道已是城区最宽的马路,“解放街”和“川藏街”是城区最大的两条主干道,连接起来也不过1.5公里。
在这个以藏民为主的地方,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位藏民,格让邓珠,62岁,曾是雅江贫困人口中的一员。通过和他的深入交流,我们从住房、医疗、教育、文化生活等关键指标,全面了解雅江人民脱贫的现状…... 转经轮前的格让邓珠 走进邓珠的家中,这样的客厅说不上豪华,但你也不会把它和“贫困”挂钩。一百多平的房子里洗衣机、电视、电冰箱、沙发等大件基本齐全。我们还注意到他31岁儿子脚上穿的球鞋:耐克。 邓珠家里的客厅 交谈中,他们讲述了20年前的雅江,大部分是荒地,山路崎岖,河流湍急。在农村,藏民普遍住的是牦牛帐篷,一种用牦牛的皮毛缝制起来的帐篷,漏风漏雨。即使是条件好点的家庭,房子也是用石头摞起来的。温饱是当时雅江人最迫切的需求,那时雅江很多孩子都没条件上学。
其实雅江并不是没有产业,这里盛产松茸,被称为中国松茸之乡。同时,也是虫草的主要产区。然而,松茸主要生长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虫草更是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 以前,藏民们如何采集松茸和虫草呢?大家背上半个月的干粮,骑马走一两天山路,才能到达松茸和虫草生长的山脚。上山后一待就是半个月,川藏高原险峻的地形,稍有不慎就会坠落悬崖。
高原,就像一把闸刀,切断了贫困地区的人们与外界的联系。路,成为经济发展最基础的条件。 雅江境内焕然一新的318国道 G318,中国最长的国道公路线。东起上海,西抵西藏聂拉木县,横穿中国东西八个省份,全程5476公里。在318国道全程线路的修建中,属川藏线最为艰难,历经4年建成,后经多次改建扩建,现在的川藏线已不再是从前的艰险之路,而是一条致富之路。 两河口特大桥 湍急的雅砻江,是横在雅江人民面前的天险。2019年9月28日,历经5年艰苦施工,国家“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两河口特大桥”正式通车,将两岸的通勤时间足足缩短了3个小时。
如今的藏民,早上直接开车上山,挖完虫草晚上即可返回家中。 一段藏民挖虫草的视频 邓珠的儿子,给我们介绍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自己平时跑车,一个月能挣1万块左右;每年,4月上山挖虫草,7月上山摘松茸。这两个月是大自然赋予雅江人民财富的时候。 虫草一项,一家4口上山能挖2000多根,卖给中间商的价格是平均一根20块,一年4万多块收入。摘松茸,一年可以挣2-3万块。 同时,家里还养了十几头牦牛,平均一头牦牛的价格在1万块,十几万的“流动资产”。邓珠一家已经远远走出了贫困户的序列!
医疗方面,邓珠告诉我们,雅江60岁以上的老人看病完全不花钱,老人们一个月还能领取500~600元的生活补助金。年轻人的医保报销比例也达到80%以上。 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整个甘孜州财政全额代缴了“2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保,参保率达100%;把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控制在了5%内,“因病致贫”的现象被彻底杜绝。 雅江呷拉镇小学,学生在操场观看《复仇者联盟4》 教育方面,雅江所在的甘孜州,全州实行“15年免费教育”,2019年甘孜州投入的教育经费达到7.16亿元,在四川全省率先实施了“一免一补”免费学前教育计划。 甘孜州建州70周年成就展上“贫困人口减贫走势图” 来源:甘孜州建州70周年成就展,小鹰财经社整理 2000年-2019年,十年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了15倍,政府的公共预算收入提升了40倍,甘孜州贫困人口正式归“0”。
生有所教,老有所医。如今的雅江,除了物质富足之外,精神生活同样富足。在县政府广场,每晚都能看到藏民围在一起跳广场舞。 广场舞同样深受藏区百姓喜爱 2 陕北 “安塞腰鼓”闻名天下!1997香港回归庆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各类大型活动都能看到安塞腰鼓队的身影。安塞,为延安市管辖,总人口17.71万,农业人口占了90%,下辖 211 个行政村,1018 个村民小组,这些村民小组极其分散的分布在安塞山区的各个角落。 脱贫前的2003年,安塞生产总值 8.58 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966元(同期,广州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130元),20%以上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狭窄的山路,有时需要下车清理落石 在安塞的山路上行驶了约2个小时,我们驶进了一个只有十多户人家的小村落:谭家营村张和前组。 走访村民家的外景
我们见到的第一位村民,是一位67岁的大妈,她丈夫是一位退伍兵,前几年去世了,现在跟一位77岁的老奶奶住在一起。和全国各地农村一样,大妈的儿女都在城里工作,村里多数都是留守老人。 淳朴热情的陕北人民
“年轻的时候,在大山里开荒种地。”大妈告诉我们,“那时实在太穷了,家里小孩子又多,很多时候都吃不上饭,自己就差点饿死。”
交谈过程中,我们重点了解村里脱贫的过程,也感受到大妈对政府的感激。
陕北的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家里也被列为贫困户。2013年所住的土窑洞年久失修,地方政府直接补贴3万块钱,并安排人员帮盖了这个新的房子。如今,全村都告别了传统的土窑洞。我们观察到村里的新房,就建在旧窑洞边,形成两个时代的对比。 废弃窑洞旁的政府新建房
医疗保障方面,大妈告诉我们:现在一年交280块钱的医保费,看病也花不了什么钱。普通看病报销90%以上,如果是花费10万块以上的大病,政府会100%全额报销。 我们关心地问道:“村里离县城医院很远,家里又没有年轻人…...”大妈笑着说:“给村支书打电话,需要的话村支书会叫救护车,来回的车费国家都给报销。”
全国各地的政策不完全一致,但在革命老区陕北,村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政策的温暖。
我们进一步询问村民的经济来源。在这个山村,每家会养20~30只羊,每只羊能卖1500块左右,养羊每家一年能赚3-5万块钱。每年政府会给每人发放1600元的生活补贴,用于生活用品开支。村里又不缺地,每家都会自己种些粮食和蔬菜瓜果,绿色环保又自给自足。 大妈的两个孩子已经毕业,其中一个在周边的甘泉县从事装修方面的工作,一天能赚400块工钱。逢年过节都会回来,家里缺点啥,孩子们都会给添上。 正在放羊的村民
前两年,大妈家摘掉了“贫苦户”的帽子。我们询问了政府如何界定脱贫?大妈说,早些年对口扶贫的干部几乎每周都来家里,送米送面和生活用品。接着,村里陆续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和网络。 以饮用水为例,以前村民都需要到井边去打水,再挑回家。挑水,对于这些六七十岁的留守老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村民带我们看了现在村里的饮水工程,把井水抽上来,通过自来水管接到各家各户,村民们告别了祖祖辈辈挑水喝的方式。 村里的饮用水安全工程
随着新建住房,医保和生活补贴的覆盖。子女在外工作也逐步成家立业,自己还能放羊种地,地方政府通过多次评估,最终才决定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我们提出另一个关心的问题:村民会不会返贫?大妈伸出双手笑着说:“不会了,虽然我们年纪大了,但手还能动。” 77岁的老奶奶在编织箅子
两位积极乐观的陕北老人,让我们对扶贫有了新的感悟:“扶贫”更需“扶志”。这个时代,哪有穷人,只有懒人! 3 大别山 大别山,横跨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东西绵延380公里,南北宽175公里。大别山片区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重点扶贫部署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人口规模与密度大,扶贫工作极难开展。
在大别山湖北省境内的黄土岗镇,我们走访了伍家河易地扶贫安置点。易地扶贫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脱贫致富的政策。 政府为贫困户修建的安置房 村民告诉我们:政府按照每个人25平米的标准修建,一个三口之家能分到75平的房子。对于每一位贫困人员的安置工作,帮扶干部的责任是到村、到户、到人。我们看到了帮扶干部的承诺:尽心尽责,为贫困户办实事。 扶贫干部与贫困户一一对应 何为对口扶贫?扶贫工作成败在于精准。中国的扶贫方针,是经济发达的东部省市对口精准支援中西部贫困的内陆地区,覆盖财政、基建、医疗、教育等全方位定点帮扶,完成“先富带动后富”的承诺。 省市对口帮扶示例图
1996年,中央就开始安排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东部9省(市)和深圳、宁波、青岛、大连4个计划单列市对口帮扶西部10个省(区、市)。 以四川甘孜州为例,对口支援甘孜州的是广东省。广东省累积帮扶援助资金达到29.96亿元。要知道,甘孜州2019年的公共预算收入才34.12亿元。 2011年,国家认定的832个贫困县(含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县),每一个贫困县都有对应帮扶。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承担的责任就越多。比如上海市,对口帮扶98个贫困县。 以我们走访的陕北延川县为例,其对口帮扶的是江苏省江阴市(中国百强县排名第2的县级市)。其具体落实的帮扶措施,以2016年-2017年为例: 来源:延川县人民政府网站
不仅仅是经济发达省市的定点帮扶。央企们,也扛起了扶贫的大旗。 央企对口扶贫一览,小鹰财经社整理
2013~2019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长21%。2016~2019年,连续4年每年新增200亿元,2020年达1461亿元。省级财政专项对口扶贫资金年均增长27.4%。
截止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统筹整合各级财政涉农资金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每个贫困县可支配的财政扶贫资金由整合试点前的年均几千万元,提升到试点后的年均超3.6亿元。
从医疗方面来看:国家确定963家三级医院与834个贫困县的1180家县级医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截至2018年底,已实现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县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总书记在2021新年贺词中的一段讲话。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面脱贫。 4 扶贫干部 毛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些年,扶贫干部真是跑断腿”这是我们调研中常听到的一句话。有时候,凌晨两三点一个电话,对口扶贫的干部就直接赶到贫困户家中。 山东菏泽贫困户2020年6月建档资料图
对于扶贫干部的工作细节,我们从山东菏泽市引马镇申河口村第一书记任保谦的口中,得到了一些答案。在扶贫攻坚战之前,任书记是菏泽市鄄城县司法局的公务员,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他挂帅了引马镇申河口村第一书记。 小鹰财经社与任书记的交谈录音
交谈的最后,我们特意问及扶贫干部的待遇时,他告诉我们扶贫干部不追求待遇,待遇保持跟以前一样的水平,扶贫工作都是自愿的,心甘情愿的为老百姓服务。
8年扶贫攻坚战,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基层扶贫干部,用自己的双脚走遍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一户贫困家庭,也重新点亮了他们生活的希望…… 5 新型“贫困人口” “去杠杆”是这几年的热词,在央行2019年对全国资产负债情况的调查中,负债家庭占比56.5%,户均家庭总负债为51.2万元,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里的中青年及高学历家庭。 按户主年龄和学历分组的家庭负债参与率 数据来源:央行 房奴、车奴、卡奴,这些形容城里人的词语,让我们把寻找“贫困人口”的目光,从偏远的山区转向了大中城市的高负债人群。在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影响的时期,有人投资失败、有人丢了高薪工作、有人过度消费…...一群新型、隐形的“贫困人口”在大中城市里悄然成型。
我们2个小组于2020年12月10日启程,分别实地走访中国有代表性的六个区域20个城市,跋山涉水历经大半个月,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反复提炼,最终落笔成稿。鏖战八年,终成伟业。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际,谨以此文向中国的脱贫事业致敬!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书记给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脱贫群众的回信
-转载合作-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